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古罗马共和宪政及其现代影响(5)

来源:党政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正案》中,依法治国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宣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政治目标,这足以体现我国在宪政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对法治的重视。而
正案》中,依法治国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宣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政治目标,这足以体现我国在宪政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对法治的重视。而法治对宪政具有的保障作用突出体现在宪法至上这一点。宪政需要良法来塑造,更需要一种法律至上的价值追求来保障实现,在宪政价值理念中,宪法至上是首要要求,宪法至上是宪政的核心。正如“如果没有宪法至上,也就无所谓宪政”[11],我国宪法明确的宣称: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这一条款规定了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而这样条款的出现正是是法治中对法律至上的追求对宪政影响的结果。也正因为“法律至上”这个纽带,宪政与法治才得以紧密联系,法治与宪政在政治文明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有着相应的结合点,并成为推动政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车轮。而从宪政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来看,宪政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建立良好的宪政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正如古罗马宪政制度在当时的可塑性影响了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发展一样,由古至今,各国的宪政制度都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同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反过来会推动宪政制度的改进。现代的宪政理论除了继承传统古典的宪政理论思想,也将相关制度设计的更加周全,现代宪政制度设计的任务是要将追求经济效益和民主社会的选择结合在一起,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选择制度的设计,是现代宪政理论所聚焦的地方,是传统宪政理论的一种发展。[12](三)对我国宪政发展的启示如今,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模式,但有些方面还是不足,待于完善,就比如社会关注度不够,对相关问题认识的误区,以及他国与中国相关制度的关系,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都还认识的不够深刻。也如一些学者指出的:“然西方宪政渊源既久,牵涉更广。种类颇多,国人欲去其皮毛、得其精髓。……宪政理论只有立足中国实际,依据中国特色的宪政实践,并恰如其分地吸收和借鉴外国行之有效的宪政经验为我所用,才能在中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13]单单引进却不深入研究或者实践这些宪政思想是在做无用功,应当予以钻研与借鉴甚至实践,才能益于我国,更好的运用于我国,才是真正的用前人的知识财富造福自身。在西方历史悠久的宪政理论宝库中寻找,从我国一百年左右的宪政历史的角度切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握适合我国宪政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以便于为今后政治体制等提供借鉴,为构建现代中国宪政理论体系搭建稳固的框架。宪法与宪政,于中国而言,是一字之差,百年之别。中国之有宪法将近百年,时至今日中国宪政刚刚踏上希望之路[14]。今后的道路有无数的可能性,怀揣着希望,睿智地前进,终有一日,中国宪政之路也能硕果累累,造福他方。【参考文献】[1][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M].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16.[2]程汉大.古希腊罗马为何成为宪政发源地[J].法律文化研究.2007.[3]同上.程汉大.古希腊罗马为何成为宪政发源地[J].[4]陈可风.罗马共和宪政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63-66、119.[5][英]安德鲁·林托特.罗马共和国政制[M].晏绍祥译.商务出版社2014年版.109.[6]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52.[7]陈可风.《十二表法》——罗马共和宪政的基石[J].文史哲.2011(02).[8]陈永鸿.论宪政与政治文明[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83.[9]邓世豹.宪政:依法治国的核心[J].法律科学.2000(04).[10]周叶中.宪法至上:中国法治之路的灵魂[J].法学评论.1995(06).[11]陈永鸿.论宪政与政治文明[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74.[12]张学仁,陈宁生主编.二十世纪之中国宪政[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13]同上.张学仁,陈宁生主编.二十世纪之中国宪政[M].1.

文章来源:《党政研究》 网址: http://www.dzyjzzs.cn/qikandaodu/2020/0803/331.html



上一篇:2018年度杭州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名单
下一篇:党政文化与非公企业文化的融合发展

党政研究投稿 | 党政研究编辑部| 党政研究版面费 | 党政研究论文发表 | 党政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党政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